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直播及心得体会

时间:11-20 标签: 心得体会

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直播及心得体会

  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上篇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》下面是范文大全整理的关于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直播及心得体会范文,欢迎借鉴参考!

  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直播及心得体会范文一

  完善制度建设,强化干部监督,是十八大报告传递出的一个强烈信号。11月30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与学术界人士座谈时指出,信任不能代替监督,指出了我们制度建设中一个严重的文化障碍。

  西方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“性恶论”,假设所有人都是坏的。“把权力关进笼子”,成为现代政治理论的基本共识,从而使制度设计走向法治化。

  我们的文化强调人性善和 “大多数人是好的”,更希望道德自律和道德约束,注重信任,忽视监督。深入地分析,是缘于面子与人情。鲁迅先生说:“面子是中国人精神的纲领。”这是我们文化中一个很不好的基因。监督谁,似乎就是不给谁面子,被监督的人,也觉得没有面子。

  传统文化认为:用谁,就要全面地无条件地信任谁,所谓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如孙权之于周瑜,刘备之于诸葛亮,完全地信任,完全地放手,千百年来传为美谈。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情结:自认是赤胆忠心,天地可鉴,但接受不了被怀疑,被监督,视不被完全信任为屈辱。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”,“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”中西两种文化的源头,使西方惯于对事不对人,中国则亲亲相隐,不言人短,不论人非。这种文化潜意识成为监督制度建设的深层次障碍。

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直播及心得体会读过此篇网友还读过:

统计